《志愿军2》深度影评,历史有些模糊,煽情有些泛滥

时间:2024-11-17 07:44:20阅读:68249
       《霸王别姬》和《活着》的编剧芦苇曾经和陈凯歌是合作伙伴,按照他的回忆,他在看了陈凯歌导演兼编剧的电影《边走边唱》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陈凯歌做导演可以,千万不能让他碰剧本。   
  • 志愿军:雄兵出击
  • 历史 战争
  • 唐国强 王砚辉 刘劲 辛柏青 张颂文 黄晓明 章子怡 朱亚文
《志愿军2》深度影评,历史有些模糊,煽情有些泛滥
《志愿军2》深度影评,历史有些模糊,煽情有些泛滥
7/11

       《霸王别姬》和《活着》的编剧芦苇曾经和陈凯歌是合作伙伴,按照他的回忆,他在看了陈凯歌导演兼编剧的电影《边走边唱》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陈凯歌做导演可以,千万不能让他碰剧本。


       在电影院里看完《志愿军2:存亡之战》之后,发现片尾字幕标注该片导演和编剧都是陈凯歌,恍然大悟,芦苇诚不欺我。
       之所以有此感慨,主要是因为《志愿军2》再次证明了芦苇的判断,陈凯歌真不能碰剧本,具体表现在《志愿军2》这里的话,那就是他不仅不懂历史还不会煽情。


       一、模糊的历史
       《志愿军2》的历史背景是抗美援朝三次、四次和五次战役,其中三次、四次战役均是一笔带过,除了砥平里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考虑到片名是“存亡之战”,主要剧情是铁原阻击战,这么安排倒也可以理解。
       但从五次战役开始,陈凯歌的思路似乎就开始模糊了,导致《志愿军2》描写的历史也是一片模糊。


       志愿军五次战役部署会议,历史上的评价是带有轻敌思想,由于新入朝的三兵团和十九兵团都是生力军又都换装了苏式武器,再加上已经取得连续四次战役胜利的十三兵团,全军上下存在一种“由北向南一推就完”的轻敌氛围,
       但陈凯歌在电影里将这次会议改成了凝重甚至有些悲观的气氛,也许陈凯歌的出发点是想让电影更揪心,但这和历史呈现背道而驰的做法和《志愿军:雄兵出击》尊重历史的思路完全相反。
       五次战役的突破临津江战斗非常惨烈,十九兵团两个军伤亡惨重,结果被陈凯歌拍成了一次小规模战斗,姑且认为这是他的“苦心”。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则是《志愿军2》对铁原阻击战紧迫性、危机感和重要性的铺垫,可以说是完全不到位。
       历史上的铁原阻击战是在仓促之间组织的,全军都在紧张后撤,美军步步紧逼,63军的撤退间接导致了60军180师全军覆没的惨剧。
       在整条战线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当时能担任铁原阻击战任务的只有损失很大的63军和疲惫不堪还没得到休整的39军,63军接受这个任务是临危受命万分紧张。
       在《志愿军2》中,铁原阻击战之前的紧张氛围完全没有铺垫出来,让观众感到只是经历了一次很小的营级战斗之后,志愿军突然就全线后撤了,铁原突然就重要了,63军更像是以逸待劳等着美军过来。


       铁原阻击战中最被后人铭记的是189师的“化整为零”防守,全师分成二百多个小阵地化身钉子迟滞美军进攻,每个阵地几乎都是全体牺牲才被占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坚守铁原10-15天的任务。
       在《志愿军2》中189师的经典战例同样是一笔带过,几乎没有像样的战场描写就被切到了188师阵地上,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总体来看,《志愿军2》的历史非常模糊,完全不像《志愿军:雄兵出击》那样交代得很清晰很有条理,给观众的直观感觉就是,《志愿军2》的编剧陈凯歌不懂历史。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编剧是张珂,没有陈凯歌。


       二、泛滥的煽情
       《志愿军2》里有一个核心剧情是李默尹、李想、李晓的家庭戏,一家三口分别以作战部首长、营教导员和翻译的身份进入朝鲜,在铁原附近重聚。
       虽然这一家三口的戏是虚构剧情,但可以理解陈凯歌想通过这些家庭戏抒发一种家国情怀,对观众煽情,这在战争剧和历史剧中很常见。
       煽情的手法有很多种,比如亲人离别、亲人巧遇、亲人寄托、亲人回忆等等,这些手法在《志愿军2》中都有展示,但感觉却有一种杂乱无章之感。


       亲人离别有两场戏不错,一场是李默尹告别李晓,父亲和哥哥两人同一天离开,让李晓大哭不止。另一场是李默尹去189师路上和李想匆匆告别。
       李晓和李想在战场巧遇这场戏处理得不好,有些强行加戏之感,李晓坐着后勤车居然能穿越几十万大军纵横几十里的防区和阵地跑到189师前锋营战场,这个难度大到离谱。
       战斗结束后李晓和李想的突然见面更是没有任何铺垫,用相声行话讲就是直给,没有铺垫自然就没有煽情效果。


       朝鲜战场很大,前线部队动辄几十万,再加上后勤保障人员,那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战场,但李默尹一家在战场上动不动就能见一面,《志愿军2》里亲人相见的画面相当多,而这种见面多了之后就冲淡了感情,毕竟物以稀为贵。
       亲人寄托大概是《志愿军2》里最画蛇添足的地方,亲人寄托可以设计成一个小物件,这个思路虽然非常老套但好歹常见。
       陈凯歌给李默尹一家设计了至少三种寄托,一个是家门钥匙,一个是糖果,还有一个是夹在书本里的小花,很明显这种设计太多了,多了就感情分散,也就没有任何煽情效果了。


       亲人回忆这里也有一些遗憾,李默尹的爱人也就是李想李晓的妈妈究竟是怎么死的?李默尹一直没告诉两个孩子,甚至连李想马上去战场了也不告诉,让观众以为背后有一个天大的隐情。
       当谜底揭晓之后,原来李默尹难以启齿的原因是妻子和自己当年在同一个刑场被屠杀,但他却不知道,而且只有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也就是说李想李晓的妈妈是牺牲在了刑场上,这件事至于一口气瞒了二十四年(1927-1951)吗?
       从《志愿军2》的李默尹一家的戏份上看,陈凯歌似乎也不会煽情,他的手法不仅老套而且杂乱,让人颇为遗憾。


       三、其他问题
       《志愿军2》里还有一些问题不吐不快,一是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的戏份,他在当时属于“国宝级”的专家,具体受重视程度可以参考《志愿军:雄兵出击》中他参加会议的级别。
       但在朝鲜战场上,吴本正一直和李想所在的主力营一起活跃在战斗第一线,多次和美军坦克近在咫尺,甚至亲自参与肉搏,还开着坦克和美军对轰。
       这种剧情设计虽然塑造了我国专家接近一线敢于牺牲的形象,但让一位国宝级专家始终距离美军这么近甚至还要和美军肉搏,是不是太过分了一些,那个年代的人虽然耿直但并不傻,吴本正放在哪个地方能够发挥最大能量,他自己清楚,其他人更清楚。


       另一个地方就是孙醒,他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参加了惨烈的松骨峰战斗,那时他是十三兵团三十八军副连长。
       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战地医院里没人认识,他逃离医院后又跑到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参加了铁原阻击战,如果按照这个设计手法,没准儿他还会在第三部里跑到三兵团十五军参加上甘岭战役,最后达成打满抗美援朝全场的战绩。
       孙醒的饰演者叫陈飞宇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