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那个揭露“三鹿奶粉”的上海记者简光洲,如今怎么样了?

时间:2024-11-17 07:53:13阅读:84483
“他打破媒体‘某’规则,直接说出了‘三鹿’两个字,引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地震,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健康,他只是一个记者,但他代言了2008中国传媒的良心。”这是2008年给简光洲的颁奖词。不过,这位敢于揭
第1张图片
1/20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20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3/20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4/20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5/20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6/20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7/20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8/20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9/20
第9张图片
第10张图片
10/20
第10张图片
第11张图片
11/20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12/20
第12张图片
第13张图片
13/20
第13张图片
第14张图片
14/20
第14张图片
第15张图片
15/20
第15张图片
第16张图片
16/20
第16张图片
第17张图片
17/20
第17张图片
第18张图片
18/20
第18张图片
第19张图片
19/20
第19张图片
第20张图片
20/20
第20张图片

“他打破媒体‘某’规则,直接说出了‘三鹿’两个字,引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地震,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健康,他只是一个记者,但他代言了2008中国传媒的良心。”

这是2008年给简光洲的颁奖词。

不过,这位敢于揭露真相的英雄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尊敬,反而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声讨,甚至生命安全也时刻受到威胁。

如今已经16年过去了,他如今怎样了?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问题奶粉·——»

其实,在简光洲报道“三鹿奶粉事件”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毒奶粉”的新闻,只是没有指名道姓地说就是三鹿集团。

事件的起因是在2008年6月,甘肃兰州的泌尿科主任张伟在一次例行门诊中,接诊了一个相当离奇的病例:一名头大四肢短小的婴儿,被诊断出患有肾结石!

作为专业医生,张伟对此十分惊讶,因为肾结石向来是成年人的常见病,而绝非婴儿的典型疾病。他仔细追查病史,发现这名患儿家长喂养的奶粉品牌竟然是当时国内第一大品牌三鹿奶粉。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张伟诊室里陆续出现了13名同样症状的婴儿患者,均为三鹿奶粉喂养。领教过坎坷职业生涯的张伟对此归咎于奶粉成分异常,但三鹿作为国民品牌,他也只是将疑虑暂且按下。

消息却最终传遍了甘肃全省,"大头婴儿"横行引发恐慌,紧接着全国也开始出现相似病例,于是事件被彻底曝光。这就引起了上海记者简光洲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早在去年他就看过类似的报道,只不过当时这是一则医疗广告,一家医院表示自己可以给婴儿做肾结石手术。

这件事本身就有疑点,但是却遭遇了重重阻挠,简光洲立刻走访了患病孩子的家长,了解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吃三鹿奶粉的。

简光洲对此事有一种职业性的猜忌,因为按照常理,大品牌的出现这种重大质量问题应该被媒体充分曝光,广泛报道。

经过简光洲的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了2004年的一则关于毒奶粉的报道,但是这个报道似乎很快就被压下去了,后续质疑和追查都无疾而终了,好像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既然如此,那么在甘肃爆发的这起事件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一个优秀记者的新闻嗅觉对此敏锐地反应。于是,简光洲开始了长达数月的秘密调查。

«——·曝光三鹿奶粉·——»

他先是飞赴兰州,从张伟医生那里获取了第一手资料,目睹了那些可怜的大头娃娃们。看着他们痛苦的神情,简光洲愤怒填膺,誓要为这些无辜的孩子伸张正义。

接下来他购买了一袋三鹿奶粉送检,结果让他震惊万分:奶粉中的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含量居然严重超标。他立即携带检测报告,前往三鹿集团总部寻求解释。

三鹿集团方面斩钉截铁地否认,并拿出自家的"合格"检测报告,暗示简光洲别有所图。他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三鹿可是国内一线大品牌,如果自己的指控是错的,那是在以卵击石;但如果三鹿真有问题,那么继续沉默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在内心挣扎了很久之后,三十五岁的简光洲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三鹿奶粉含毒的事实公之于众!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揭露真相、监督权威才是自己最神圣的职责所在。

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刊发了简光洲的独家报道《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随之掀起了轩然大波:甘肃卫生厅紧急通报确认已有59名婴儿患有肾结石,其中一人夭折;各地家长也纷纷自发声明家中孩子同样在喝奶粉后出现状况。

最终在舆论声浪的巨大压力下,三鹿集团不得不低头认错,当晚便宣布召回所有含有问题成分的产品。国务院也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展开了对此事的全面彻查。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黑幕被一一曝光:三鹿内部早在2004年就发现了自家奶粉存在问题,2007年底更是接到了大量关于红色尿液的消费者举报,但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不但对外谎称"孩子上火",内部还下令将问题成分一概冠以"A物质"的伪名词;

更有甚者,在2008年5月检测报告显示15份样本中有14份存在三聚氰胺时,三鹿居然自行设定了"每公斤15毫克三聚氰胺"的松散标准,对问题产品遮遮掩掩、有意违规放行。种种铁证如山,三鹿毫无还手之力。

总部被查,涉案人员被逮捕,三鹿集团一蹶不振,最终在赔偿9亿元后,于2008年底破产清算。只因一个人的曝光,这个曾一度叱咤风云的乳业巨头彻底瓦解。

«——·遭受舆论质疑·——»

三鹿丑闻曝光后,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陷入了空前信任危机,良性发展一蹶不振。三聚氰胺不仅在三鹿的奶粉中被检测出来,其他不少知名品牌也赫然在列;有的甚至超标1000倍以上,直接是在生产"毒奶粉"。

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奶粉彻底失去了信心,宁可多花钱也要买国外进口奶粉。多家奶企受到严厉处罚,数十亿违规营收被坍缩,整个行业一度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局。

国家不得不从奶源采购到最终生产等各个环节重新修订法规,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检测程序,并对多家奶企进行整顿和重组。饱受质疑的整个乳制品行业,不得不遭受了长期的熔炉重塑。

然而,就在整个行业备受质疑的同时,曝光真相、引爆这场危机的关键人物简光洲反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声讨。

一些人指责他短视、缺乏大局观,导致一个行业濒临崩溃;"三鹿当年可是正准备上市,如果不是他捅了这个马蜂窝,说不定资本市场会有完全不同的发展局面"。

还有人直指他是"外国奶企唆使的亲信",是为了祸乱中国乳业市场、为外资牟利而炮制了"丑闻",这是对民族企业,国家形象的抹黑。

简直就是妖魔化,想方设法地拽他下水,甚至对他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然而,在场面上被两面倒打一耙的简光洲,并没有就此低头示弱。

2008年底,他荣获了"中国娇子新闻年度新锐奖"。颁奖词写道:"真相因良知而显露,黑幕因勇气而洞开,他用诚实和勇气,挽救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健康,他只是一个记者,但他代言了2008中国传媒的良心。"

这无疑是对简光洲最大的肯定。只不过,此后他发现,揭露丑闻并非一蹴而就。2009年,他再次曝光了"杨永信电击治疗网瘾少年"的丑闻,同样遭到了社会一片指责。很多家长指责他阻碍治疗,残害孩子。

在这种双面夹击之下,简光洲的内心渐渐失去了坚持的力量。孩子们的命虽然救下来了,但谩骂和攻击依然如影随形,让他寒心万分。

«——·离开记者一线·——»

不过对于簇拥而来的舆论压力,简光洲依旧无动于衷。他说:明知这是一支违背大众期望和良知的歪笔,如果我们不坚持曝光,那才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无情。

就在舆论风暴持续发酵之际,2010年简光洲的女儿降生了。一个家庭的加入让他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新闻记者,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太大了。他希望能够多一些时间来陪伴家人。

于是,在2012年8月底,简光洲最终还是选择了离职,而后创办了一家传媒公司当起了老板。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勇于揭露三鹿奶粉事件的黑暗面,为维护公众利益和孩童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他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非议,内心一度动摇。

女儿出生后,简光洲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这是一个合理的需求。新闻工作者经常面临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为了家人的安全考虑选择转行也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新闻理想,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事业梦想。

创办传媒公司,为头部机构服务,体现了他在行业内扎实的积累和良好的职业声誉。同时,他也有机会通过新的写作方式来传递自己的声音。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多样化的,转换跑道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原有的理想追求。

简光洲的选择值得尊重。他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为个人和家庭的发展作出了权衡。作为一个平凡人,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勇气捍卫了新闻理想,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人民的利益,这才是最宝贵的。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他一定要一直扮演一个英雄的角色。

参考文献:

央视网-《三鹿奶粉报道始末:三鹿奶粉事件源于一个正面报道》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